来源:重庆日报
近来,重庆市各区县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大渡口区共引进项目16个,引资总额28.3亿元;合川区实施“三计划一行动”,解决了该区制约市场主体发展难题1200余个;投资9亿元、产值25亿元、利税近4亿元的国内一流中药经典名方产业化基地落户位于巴南区的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些成绩,正是重庆市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的现实成果。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为吸引各路企业来渝投资,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制定《赴境内外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确定重点招商区域、锁定重点目标企业、拟定重点招商举措,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成功率,落地落实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招商引资不能贪一时之功、解一时之困,要在进一步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摆脱“饥渴症”,从“招商引资”走向“招商选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效果和质量。
招商要从“粗放”走向“精准”。正如大渡口区投促办主任龙蓓所说:“招商并不是简单的‘广撒网’,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来了的企业也不能‘一锅烩’。”精准招商意味着更精准的招商方向、更精准的招商举措、更专业的招商队伍。以重庆为例,就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发展机遇,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梳理自身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谁能打好“精准牌”,谁就能成为招商引资的真正赢家。
招商要从“饥不择食”走向“择优筛选”。招商引资是真正为了引来“凤凰”,不是盲目堆砌数字。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力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项目选择,坚决不上破坏生态的项目。例如,大渡口区在筛选落户企业时,就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重点瞄准新上市的环保企业。任何时候,招商引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饥不择食”走向“择优筛选”的转变,正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
招商要打出服务“组合拳”。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招商选资”的底气。去年7月中旬以来,合川实施“三计划一行动”,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跑在一线、招在一线、拼在一线,也要服务在一线。这些做法,就是通过打出服务“组合拳”,让政府“变管为帮”,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只有满腔热情、真心诚意为落户企业搞好服务,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到以商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只有进一步完善服务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一办到位、一帮到底的局面,才能持续交出亮眼的招商引资“成绩单”。
(作者系重庆日报评论员)